zhèn

四镇


拼音sì zhèn
注音ㄙˋ ㄓㄣˋ

繁体四鎮

四镇

词语解释

四镇[ sì zhèn ]

⒈  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⒉  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⒊  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⒋  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引证解释

⒈  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郑玄 注:“四镇,山之重大者,谓 杨州 之 会稽山,青州 之 沂山,幽州 之 医无閭,冀州 之 霍山。”

⒉  镇守四方的四将军。 汉 晋 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⒊  北魏 以 碻磝、滑台、洛阳、虎牢 为 河南 四镇。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⒋  唐 代称 朔方、泾原、陇右、河东 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 龟兹、于阗、疏勒、碎叶 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分字解释


※ "四镇"的意思解释、四镇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四镇”通常指的是历史上在中国北方设立的四座重要边防城池,用来防御外敌的侵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四镇”所指的具体城池可能会有所不同。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四镇”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从上下文推断,“四镇”应该是指四个重要的边防要塞。

出处:

“四镇”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当时为了防御蒙古的侵扰,设立了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

同义词:

四塞、四关、四防

反义词:

无特定的反义词,但相对的概念可能是“空虚”、“薄弱”等。

相关词语:

辽东四镇、宣府四镇、大同四镇、延绥四镇、边防、要塞、边疆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四镇”主要指历史上的军事要塞,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些历史故事,如明末清初,辽东四镇在抗击后金(后来的清朝)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役。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明末清初,辽东四镇肩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是国家的边疆防线。

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进行的解释和造句。如果您有更具体的要求或背景,欢迎补充,我会尽力提供更详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