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四主德四主德的意思
zhǔ

四主德


拼音sì zhǔ dé
注音ㄙˋ ㄓㄨˇ ㄉㄜˊ

四主德

词语解释

⒈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四种主要道德,即智慧、公正、勇敢、节制。作为评价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主要依据。各个哲学家对四主德的论述,对后来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分字解释


※ "四主德"的意思解释、四主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四主德”指的是儒家思想中认为最重要的四种品德,即仁、义、礼、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列出“四主德”这个词语,但是“仁、义、礼、智”这四个字都有详细的解释,它们分别代表了儒家所倡导的四种基本道德规范。

出处:

“四主德”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儒家经典《大学》。《大学》是《礼记》的一部分,其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在这段话中,“仁、义、礼、智”被提及,并被认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同义词:

仁德、义理、礼节、智慧

反义词:

不仁、不义、无礼、愚昧

相关词语:

仁爱、正义、礼法、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四主德”的故事和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的是,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文章中常常引用“仁、义、礼、智”来阐述自己的道德观和人生哲理。

用“四主德”造句:

在古代,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许多人将“仁、义、礼、智”作为行为的准则,以期望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