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

词语解释
莎草[ suō cǎo ]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引证解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引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浮舟弄水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緑。”
明 叶襄 《端午》诗:“水咽山光天亦老,昔日龙舟偃莎草。”
国语辞典
莎草[ suō cǎo ]
⒈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产于原野沙地,茎高十至六十公分。叶细长质硬,深绿色,夏日由茎顶分歧生穗,开黄褐色小花,地下块根称为「香附」,可入药,有健胃、理气、调经等功能。
英语coco-grass or nut sedge (Cyperus rotundus)
德语Riedgras (S), Schilfgrase (S)
法语carex, laîche
分字解释
※ "莎草"的意思解释、莎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莎草”的意思:
莎草是指一类草本植物,属于莎草科,其特点是叶片细长,叶片两侧扁平或略呈三角形,多数种类地下有根状茎。莎草科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有的种类可用于编织或药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莎草”的解释为:“莎,草名,生泽中,叶似茅而细软,有香。”
出处:
“莎草”的名称来源于其生长环境,古代文献中多见提及,如《尔雅》、《本草纲目》等都有记载。
同义词:
莎草的同义词有:莎草科植物、香茅、水草等。
反义词:
莎草的反义词比较难找,因为没有直接相对的词,但可以理解为与其生长习性相反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
相关词语:
莎草相关的词语有:水葱、香蒲、草丛、湿地植物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莎草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有的“莎草青青”等描绘莎草景象的句子,这些诗句常用于表达离别、怀旧等情感。
用这个词语造句:
夏日午后,我沿着湖边散步,看着一片片翠绿的莎草随风摇曳,心中涌起了一丝宁静和舒适。
相关词语
- yáo cǎo qí huā瑶草奇花
- cǎo mù草木
- cǎo běn草本
- mù cǎo牧草
- zhēn cǎo珍草
- cǎo wā草洼
- yǎn cǎo běn演草本
- màn cǎo蔓草
- cǎo chǎng草场
- cǎo shèng草圣
- cǎo dì草地
- dú cǎo毒草
- yǐ cǎo fù mù倚草附木
- yáo xiāng cǎo遥香草
- shè xiāng cǎo麝香草
- pí cǎo皮草
- xiān cǎo仙草
- pái cǎo xiāng排草香
- cǎo yě草野
- jī cǎo chí积草池
- bì cǎo碧草
- cǎo sǎ草靸
- luò cǎo落草
- dào cǎo稻草
- yáo cǎo qí pā瑶草琪葩
- yě cǎo野草
- tōng cǎo huā通草花
- qīng cǎo青草
- cǎo jiè草芥
- cǎo tǔ chén草土臣
- jìng cǎo劲草
- cǎo zé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