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ōshǒu

缩手


拼音suō shǒu
注音ㄙㄨㄛ ㄕㄡˇ

繁体縮手

缩手

词语解释

缩手[ suō shǒu ]

⒈  却步抽身;不下手。比喻不敢做下去或不干预其事。

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唐·韩愈《祭柳子厚文》

shrink from doing sth.;

引证解释

⒈  袖手;停手。

《尔雅·释鸟》“鸛鷒鶝鶔” 邢昺 疏引 晋 郭璞 《图赞》:“逢蒙 缩手, 养由 不睨。”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劝酒与诗》:“復使两 欧阳,缩手不分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〇七:“少年揽轡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国语辞典

缩手[ sù shǒu ]

⒈  袖手,不过问事情。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巧匠旁观,缩手袖闲。」
《红楼梦·第二回》:「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云:『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伸手

分字解释


※ "缩手"的意思解释、缩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2.但在世界史上,古往今来,一再重复出现一种令人惊讶的现象;偏偏是那些最有魄力的人,在最要紧的节骨眼上却缩手缩脚,生发出奇特的优柔寡断,仿佛得了精神麻痹。

3.思想上框框太多,行动上必然缩手缩脚。

4.咱们这还在缩手缩脚左顾右盼的时候,人家已经大刀阔斧的干了。

5.那少年吃了一惊,急忙缩手时,只见缠在腕上的竟是一条尺许长的赤练蛇,青红斑斓,甚是可怖。

6., 人徒有自信而无自卑,会变得忘乎所以,飘飘其然;人惟有自卑而无自信,会变得缩手缩脚,举事无成。

7.我是一个自尊的人。因为自强,所以自尊。我懂得尊严,懂得荣辱,所以我要力争上游,奋力争先,但同时也让我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这样我总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少了一份激情,缺了一份创新。

8.那些来自河滩的石头一旦规规矩矩在木架上放好,竟格格不入起来,像一个活蹦乱跳的乡下小孩,偶尔进城坐在亲戚家的锦褥上,不免缩手缩脚。张晓风

9.我缩了缩手,抬头一看,发现到处都是雾的海洋,所有的景物都变得模模糊糊,好象披上了一层白纱。走到梧桐树边,我看到梧桐树叶全枯了,一片片飞舞下来,像小鸭子的脚,一步步往下飘。

10.本次亚乒赛,刘诗雯、李晓霞这些新人没有昂扬的斗志,反而更多地暴露出在比赛中犹豫不决,缩手缩脚的弱点。


AI解释


词语“缩手”的意思:

“缩手”通常用来形容手部动作,具体指的是把手臂或手指弯曲或紧握,通常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或者为了表示拒绝、退缩等。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缩手”并没有单独的词条,但可以参考“缩”和“手”两个字的解释。其中,“缩”字有紧缩、收束之意,“手”字则指人的手部。

出处:

“缩手”作为一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缩”和“手”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同义词:

紧握、收手、退缩、缩头

反义词:

伸出手、放开手、挺身而出

相关词语:

缩头缩脑、缩手缩脚、缩头乌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缩手”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缩手旁观”,指的是因为害怕或不敢介入,而选择不采取行动。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看到对方要动手,立刻缩手,避免了冲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