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书

词语解释
俗书[ sú shū ]
⒈ 通俗流行的书体。
⒉ 品格不高的书法。
⒊ 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⒋ 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⒌ 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引证解释
⒈ 通俗流行的书体。
引唐 韩愈 《石鼓歌》:“羲之 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沉德潜 注:“隶书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 右军 意。”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削柎追 宜官,俗书嗤 逸少。”
⒉ 品格不高的书法。
引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元章 论 唐 人书,最不喜 柳,云 柳 出 欧阳,而为怪丑恶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书。”
⒊ 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引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辨菴字》:“今俗书‘庵’字,既於篆文无有,又菴非屋,不当从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俗书不可从者,谓古无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⒋ 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引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百中经》前所绘小儿树,想沿於此。乃知俗书,亦有所本。”
⒌ 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远 引《庄子》为连类,乃似格义之拟配外书。
引安公 听 远 不废俗书,则其通常令弟子废俗书可知。”
分字解释
※ "俗书"的意思解释、俗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俗书”的意思:
“俗书”是指通俗易懂、面向大众的书籍或文字,通常与高雅、深奥的书籍相对。它强调的是文字的实用性、普及性和易读性。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俗书”的解释为:“俗书,谓通俗之书也。盖言其文词浅近,易于通晓,故曰俗书。”
出处:
“俗书”这个词语的出处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测它起源于古代对普及性书籍的称呼。
同义词:
通俗读物
流行书籍
大众读物
普及读物
反义词:
高雅书籍
学术著作
深奥书籍
专业书籍
相关词语:
通俗文学
白话文
普通话
普及教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俗书”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现代网络用语,如“俗气”、“俗不可耐”等,这些词语都带有贬义,与“俗书”的通俗易懂相对。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部《红楼梦》虽然被誉为经典,但在我看来,它仍然是一部俗书,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过于复杂,难以让普通人轻松理解。
相关词语
- jiǎng gàn dào shū蒋干盗书
- pò tǐ shū破体书
- hòu hàn shū后汉书
- hàn shū汉书
- wǔ sè shū五色书
- děng shēn shū等身书
- shū jì书记
- shǒu shū手书
- jiào kē shū教科书
- jiāo shū教书
- lóng cǎo shū龙草书
- shòu shū受书
- bā tǐ shū八体书
- shū fáng书房
- shí nián shū十年书
- mín sú民俗
- shū kù书库
- kuāng miù zhèng sú匡谬正俗
- yí shū遗书
- tú shū图书
- jué mìng shū绝命书
- shū mù书目
- shū fǎ书法
- sú tǐ zì俗体字
- zhǐ cǎo shū纸草书
- cǎo shū草书
- cáng shū藏书
- shū jiǎn书简
- jué mìng shū絶命书
- shū xiāng书香
- bái pí shū白皮书
- dà tóng shū大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