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体


拼音sú tǐ
注音ㄙㄨˊ ㄊ一ˇ

繁体俗體

俗体

词语解释

俗体[ sú tǐ ]

⒈  格调不高雅的文体。

⒉  指俗体字。

引证解释

⒈  格调不高雅的文体。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若试帖等类。”

⒉  指俗体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在中书,堂吏书牒尾,以俗体书宋为宋。公见之,不肯下笔。”
元 周伯琦 《六书正讹序》:“虽或辨其舛戾,而犹淆以俗体。”

国语辞典

俗体[ sú tǐ ]

⒈  不风雅的诗体。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话》:「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⒉  世俗通行的字体,相对于正体而言。

⒊  形容庸俗的样子。

⒋  称人的肉体。

分字解释


※ "俗体"的意思解释、俗体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俗体”的意思:

“俗体”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文字的通俗写法,与正式的、规范的书写体相对。它多用于书法和文学领域,指简化或变异的书写形式。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俗体”的解释可能涉及文字的演变,指出一些简化或常见于日常书写的字体。

出处:

“俗体”一词的具体出处难以追溯,但它在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在书法、文学等领域被使用。

同义词:

俗字

俗书

通俗字

反义词:

正体

官体

相关词语:

正书

隶书

篆书

隶定

篆定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俗体”本身并没有直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汉字简化运动。汉字简化运动中,许多原本较为复杂的汉字被简化,这些简化后的字体可以看作是“俗体”的一种体现。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书法中,一些书法家喜欢在作品中运用俗体,使字迹显得更加自然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