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ùn

蹋顿


拼音tà dùn
注音ㄊㄚˋ ㄉㄨㄣˋ

繁体蹋頓

蹋顿

词语解释

蹋顿[ tà dùn ]

⒈  本为辽西乌桓首领名。汉献帝时,丘力居死,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为王。后为曹操击败于柳城,斩之。见《后汉书·乌桓传》。后亦借指异族首领。

⒉  犹跌倒。

引证解释

⒈  本为 辽西 乌桓 首领名。 汉献帝 时, 丘力居 死,从子 蹋顿 有武略,代立为王。后为 曹操 击败于 柳城,斩之。见《后汉书·乌桓传》。后亦借指异族首领。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谢借马表》:“感 燕 骨而长鸣,君恩罔报;向朔云而驤首,蹋顿方擒。”

⒉  犹跌倒。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将战饮数斗,常乘赤马,无故蹋顿,乃乘小马。”

分字解释


※ "蹋顿"的意思解释、蹋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蹋顿”的意思:

“蹋顿”是一个多音多义字,有两个主要读音:tà dūn 和 tà tūn。在 tà dūn 读音下,它指的是倒塌,败坏;在 tà tūn 读音下,它指的是跌倒,倒下。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蹋顿”的 tà tūn 读音被解释为“跌倒;跌落”。至于 tà dūn 读音,则没有直接的解释,但可以推断为倒塌或败坏之意。

出处:

“蹋顿”作为词语的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首诗中就有“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的句子,这里的“花钿委地”可以理解为花饰因重而掉落,即“跌落”。

同义词:

倒塌、坍塌、倒塌、败坏、衰败

反义词:

稳固、坚固、繁荣、兴旺

相关词语:

蹋破、蹋实、蹋实、蹋磨、蹋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蹋顿”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倒塌”或“败坏”相关的成语或故事,如“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等。

造句:

1. 经过多年的风雨,那座古塔终于蹋顿了。

2. 他的生意因为经营不善,最后不得不蹋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