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

词语解释
太常[ tài cháng ]
⒈ 官名,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例献之太常。——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英an offical who controls ritual,god of land and god of grains;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旌旗名。
引《书·君牙》:“厥有成绩,纪於太常。”
孔 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
薛综 注:“辰谓日月星也,画之於旌旗,垂十二旒,名曰太常。”
⒉ 官名。 秦 置奉常, 汉景帝 六年更名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历代因之,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 北魏 称太常卿, 北齐 称太常寺卿, 北周 称大宗伯, 隋 至 清 皆称太常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典·职官七》。
国语辞典
太常[ tài cháng ]
⒈ 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秦时置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
引《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五年更名太常。」
⒉ 画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旗帜。
引《书经·君牙》「纪于太常」汉·孔安国·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英语Minister of Ceremonies in imperial China, one of the Nine Ministers 九卿[jiu3 qing1]
德语Amt für Kultus und Opfer
分字解释
※ "太常"的意思解释、太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官至太常博士,并作过李渊的宾客,大唐开国后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
2.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3.爹爹,那怎么行?你贵为太常卿,理当言而有信,躬先表率才对,怎么可以失信他人呢?
4.被鄙视往往就是因为太常见,以至于大家忘记自己稍一不留神就会成为其中一员。八月长安
AI解释
词语“太常”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下面将详细解释:
意思:
1. 太常在古代指掌管音乐的官名,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
2. 太常也可指古代官署名,负责管理国家的礼仪和音乐。
3. 在宗教或道教中,“太常”指的是最高的天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太常,姓。一曰官名,掌乐之官。二曰天官,天帝之官。”
即,“太常”是一个官名,同时也指代天官。
出处:
1. 古代官制文献。
2. 宗教经典。
同义词:
太官、乐官、礼官、太乐。
反义词:
无确切反义词,因为“太常”指代的内容较为独特。
相关词语:
太常寺、太常令、太常博士。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太常”是古代的官名,现代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相对较少。不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将“太常”作为官员或天官的代称,以示尊重。
造句:
那位太常令精通音律,为皇家盛宴策划了一场盛大的音乐表演。
相关词语
- cháng cháng常常
- zhào cháng照常
- cháng wēn常温
- zhuān cháng专常
- cháng rèn常任
- tài píng gǔ太平鼓
- sòng tài zǔ宋太祖
- cháng rén常人
- tài cháng太常
- tài cháng太常
- lǎo tài tài老太太
- cháng píng yán常平盐
- cháng lǐ常理
- cháng guī常规
- cháng jiàn常见
- zhī cháng知常
- cháng shì常事
- cháng huì常会
- cháng yǔ常与
- cháng xiāng yù常香玉
- tài píng lìng太平令
- cháng tài常态
- tài tài太太
- cháng zhù常驻
- jīng cháng经常
- yì cháng异常
- tài píng jūn太平军
- cháng píng fǎ常平法
- chāo cháng超常
- cháng xíng常刑
- dà cháng大常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