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太弟


拼音tài dì
注音ㄊㄞˋ ㄉ一ˋ

太弟

词语解释

太弟[ tài dì ]

⒈  皇帝尊其弟之称。

引证解释

⒈  皇帝尊其弟之称。

《晋书·刘聪载记》:“僭即皇帝位……尊 元海 妻 单氏 曰皇太后、其母 张氏 为帝太后, 乂 为皇太弟,领大单于大司徒。”
唐 张说 《圣德颂》:“处储闈,有尚元子之德;居藩邸,有辞太弟之高。”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五年,以 景遂 为太弟; 景达 为元帅,封 齐王。”

国语辞典

太弟[ tài dì ]

⒈  古代皇帝称其弟为「太弟」。

唐·张说〈圣德颂〉:「处储闱,有尚元子之德;居藩邸,有辞太弟之高。」
《新五代史·卷六二·南唐世家·李升世家》:「五年,以景遂为太弟;景达为元帅,封齐王。」

分字解释


※ "太弟"的意思解释、太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只因后来他的弟弟梁王觊觎储位,说动窦太后逼迫景帝立他为皇太弟,景帝便决心及早册立太子,以杜绝梁王的非分之念。


AI解释


词语“太弟”的意思:

“太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称谓,指的是皇帝的弟弟。在古代,皇帝的弟弟通常被封为王或侯,称为“王太弟”或“侯太弟”。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太弟”的解释如下:“帝之弟也。古称帝弟为王太弟,今称王弟为太弟。”

出处:

“太弟”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高帝纪上》中,指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肥。

同义词:

帝弟

王太弟

反义词:

太子(皇帝的儿子)

太子太弟(太子之弟)

相关词语:

太子

太子太弟

皇子

皇弟

亲王

王侯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太弟的故事,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唐朝时期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是著名的太弟。李世民在夺取帝位后,曾对李元吉表示:“朕有兄弟三人,今元吉尚在,朕不敢自专。”这个故事反映了太弟在古代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用这个词语造句:

汉武帝的太弟刘旦,因母亲卫子夫受宠,被立为太子,后因政治斗争被废。

以上是对“太弟”一词的详细解释和相关内容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