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太公望太公望的意思
tàigōngwàng

太公望


拼音tài gōng wàng
注音ㄊㄞˋ ㄍㄨㄥ ㄨㄤˋ

太公望

词语解释

太公望[ tài gōng wàng ]

⒈  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俗称姜太公。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尚穷困年老,钓于渭滨。文王出猎,遇之,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武王灭殷,封于齐。

引证解释

⒈  周 初人。 姜 姓, 吕 氏,名 尚。俗称 姜太公。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尚 穷困年老,钓于 渭 滨。

文王 出猎,遇之,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称 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 武王 灭 殷,封于 齐。《孟子·尽心下》:“若 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

国语辞典

太公望[ tài gōng wàng ]

⒈  吕尚的别号。参见「吕尚」条。

《文选·刘琨·重赠卢谌诗》:「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英语see Jiang Ziya 薑子牙|姜子牙[Jiang1 Zi3 ya2]

分字解释


※ "太公望"的意思解释、太公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太公望”:

意思:太公望,古称姜太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指具有极高智慧、才能和影响力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太公望常用来比喻有远见卓识、能预见未来、有卓越才能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太公望”这个词语,但有关姜太公的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中有所涉及。

出处:

太公望的原型是姜子牙,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同义词:

太公望的同义词有:姜子牙、姜太公、智星、谋士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愚昧、无知、庸才等。

相关词语:

智囊、谋略、英才、贤才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太公望最著名的典故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讲述的是姜太公在河边钓鱼,不设钓饵,只挂一根钩,自言“愿者上钩”。后来,周文王经过河边,问其何意,姜太公回答:“愿者上钩,君王何不采纳我的治国之策?”这个故事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明主的赏识。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次科技竞赛中,他展现出了太公望般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成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