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ái huì
注音ㄊㄞˊ ㄏㄨㄟˋ
繁体台諱
⒈ 敬辞。旧时用于询问人名字。
⒈ 敬辞。旧时用于询问人名字。
引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今往往有‘台讳’、‘尊讳’之语,尤非是。生曰‘名’,死曰‘讳’,载之礼经可覆……称生人名,乃曰‘讳’,不祥之甚也。”
《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 道:‘当日在 南昌 相会的少爷,台讳是 景玉,想是令叔?’”
⒈ 敬称他人的名字。
引《儒林外史·第八回》:「当日在南昌相会的少爷,台讳是景玉,想是令叔?」
词语“台讳”的意思:
“台讳”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对上级或尊长所避讳的事情或言语。在古代,官员对上级或皇帝的忌讳,通常称为“台讳”。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收录“台讳”一词,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解释可能与对上级的忌讳、避讳有关。
出处:
“台讳”一词的出处不详,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官场文化。
同义词:
避讳、忌讳、讳言
反义词:
直言、无讳
相关词语:
忌讳、避讳、讳言、忌讳之事、忌讳之言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台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举一个与古代官场避讳相关的例子。在古代,官员在奏折中往往要避讳皇帝的名字,如果奏折中不小心写到了皇帝的名字,就会被认为是对皇帝的不敬,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官员在撰写奏折时,会特别注意避讳。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官员们必须严格遵守“台讳”,不能在奏折中提及皇帝的名字,以免触犯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