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iméi

苔梅


拼音tái méi
注音ㄊㄞˊ ㄇㄟˊ

苔梅

词语解释

苔梅[ tái méi ]

⒈  枝干着有苔藓的梅树。

引证解释

⒈  枝干着有苔藓的梅树。

宋 范成大 《梅谱》:“古梅 会稽 最多, 四明、吴兴 亦间有之。其枝樛曲万状,苍蘚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鬚,垂於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緑丝飘飘可玩。初谓古木久歷风日致然,详考 会稽 所产,虽小株亦有苔痕,盖别是一种,非必古木。”
宋 周密 《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种, 宜兴 张公洞 者,苔蘚甚厚,花极香;一种出 越 土,苔如緑,丝长尺餘。”

分字解释


※ "苔梅"的意思解释、苔梅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苔梅”通常指的是长满青苔的梅花,形容梅花历经风雨,岁月沧桑,依然坚强不屈。以下是对这个词语的详细解释:

意思

苔梅,即长满青苔的梅花,常用来比喻历经磨难依然坚韧不拔的人或事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收录“苔梅”这个词语,但“苔”和“梅”分别有如下解释:

苔:附生于湿润处,常绿,多肉质植物。

梅:落叶乔木,开花后结果,果实可食用。

出处

“苔梅”作为一个组合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来源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常出现在诗词中。

同义词

苔梅老树:形容经历岁月的老梅树。

苔痕:指长满青苔的痕迹。

反义词

青春:年轻,活力四射。

花艳:花朵色彩鲜艳。

相关词语

梅花:梅花,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苔藓:多肉植物,多生长在湿润的地方。

风雪:风和雪,形容恶劣的天气。

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苔梅”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它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生命力,尤其是在一些励志文章或图片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人们有时会分享一些照片或视频,展示长满青苔的梅花,以此来传达一种“不畏艰难,坚韧不屈”的精神。

造句

在寒冷的冬日里,那株长满苔梅的老梅树依然屹立在那里,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诉说着岁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