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

词语解释
太液[ tài yè ]
⒈ 古池名。汉太液池,在陕西省长安县西。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渐台,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莱、方丈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⒉ 古池名。唐太液池,在大明宫中含凉殿后,中有太液亭。
⒊ 古池名。元、明、清太液池即今北京故宫西华门外的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元时名西华潭。清称太液池。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鳌。桥北称北海,桥南称中海,其中瀛台以南称南海。上源自玉泉山合西北诸水,由地安门水门流入。
引证解释
⒈ 古池名。 汉 太液池,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蓬莱、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引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⒉ 古池名。 唐 太液池,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引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凤吹遶 瀛洲。”
⒊ 古池名。 元、明、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中海、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清 称 太液池。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桥南称 中海,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国语辞典
太液[ tài yè ]
⒈ 太液池。
引唐·白居易〈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德语Peking (北京běijīng) Beijing (Eig, Geo)
分字解释
※ "太液"的意思解释、太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AI解释
词语“太液”的意思:
“太液”原指古代宫廷中的池塘或池沼,后来也泛指美好的湖泊。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比喻意义,形容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地方。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太液”的解释为:“太液,大池也。在汉宫中,武帝所造。”
出处:
“太液”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宫,据《汉书》记载,太液池是汉武帝时期在长安城西北建造的一座大型池沼。
同义词:
池沼
池塘
湖泊
反义词:
沙漠
荒漠
沙滩
相关词语:
太液池
汉宫
池畔
池水
池边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太液”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的是,太液池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描绘皇家的奢华与美景,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到“太液秋风起,金河夜泊船”,描绘了太液池边的秋景。
用这个词语造句:
夏日的午后,阳光明媚,我们漫步在太液池畔,享受着这宜人的风景。
相关词语
- tài píng gǔ太平鼓
- sòng tài zǔ宋太祖
- tài cháng太常
- lǎo tài tài老太太
- yè jīng液晶
- tài píng lìng太平令
- tài tài太太
- tài píng jūn太平军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
- tài zǐ太子
- tài píng dǎo太平岛
- zhuì shí tài cāng赘食太仓
- tài píng cè太平策
- tài píng太平
- tài yáng太阳
- tài píng chē太平车
- yè huà méi液化煤
- tài píng fǔ太平斧
- tài píng què太平雀
- tǐ yè体液
- tài píng mén太平门
- tài píng jiān太平间
- jiāng yè浆液
- tài píng tī太平梯
- tài píng yáng太平洋
- yè huà液化
- tài píng huā太平花
- tài píng quán太平拳
- tài píng yǐn太平引
- xuè yè血液
- tài guò太过
- yè tǐ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