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ǎngcáng

帑藏


拼音tǎng cáng
注音ㄊㄤˇ ㄘㄤˊ

帑藏

词语解释

帑藏[ tǎng cáng ]

⒈  亦作“帑臧”。

⒉  国库。

⒊  指钱币、财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帑臧”。

⒉  国库。

《汉书·王莽传下》:“长乐 御府、中御府及都内、平準帑藏钱帛珠玉财物甚众。”
《后汉书·杨秉传》:“帑臧空虚,浮食者众。”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仓库流衍于里閭,职贡委输于帑藏。”
《明史·陈俊传》:“时州县残破,帑藏殫虚。”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是故革故之政,相材而授之职,自治官、法吏、军帅、专对之使、帑臧之守,起自卒吏,上至乎上卿。”

⒊  指钱币、财产。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有富人子自童亡外,既长行乞过家而不识也。其父识引之,子復家,授以帑藏,退不敢当。”

国语辞典

帑藏[ tǎng zàng ]

⒈  储藏财币的府库,通常指国库。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诸宝物名、帑藏、钱谷官,皆宦者领之。」
《明史·卷一五七·陈俊传》:「时州县残破,帑藏殚虚。」

⒉  财产、财货。

明·刘元卿《贤奕编·卷三·警谕》:「又有富人子自童亡外,既长,行乞过家而不识也。其父识引之,子复家,授以帑藏,退不敢当。」

英语state treasury, also written 帑臧[tang3 zang1]

分字解释


※ "帑藏"的意思解释、帑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居恒指画某地兵民强弱,帑藏多寡,洞如观火,实阴有觊觎之心。


AI解释


词语“帑藏”:

意思:帑藏是指国家或个人收藏的财物、金银等宝贵物品。

康熙字典解释:帑藏,藏也。帑,财也。藏,储也。谓国库之财也。

出处:《史记·平准书》中有“帑藏充衍”的记载。

同义词:财宝、财富、库藏、宝藏

反义词:贫穷、匮乏、亏损

相关词语:国库、金库、财富、财源、藏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在历史故事中,有关于帝王将相为争夺帑藏而引发纷争的记载。如《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争夺荆州,其中就涉及到帑藏的问题。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相传,古代某国国库帑藏丰富,但国君却因贪婪而不断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不聊生。终于,民变爆发,国君被迫退位,帑藏随之落入民手。

造句:在我国古代,许多帝王都将帑藏视为国家的命脉,因此对帑藏的管理十分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