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ǎo

讨逆


拼音tǎo nì
注音ㄊㄠˇ ㄋ一ˋ

繁体討逆

讨逆

词语解释

讨逆[ tǎo nì ]

⒈  讨伐叛逆。

引证解释

⒈  讨伐叛逆。

《晋书·楚隐王玮传》:“助顺讨逆,天所福也。”
明 徐光启 《大征策》:“所患因循苟安,无讨逆之志,浸启戎心,未可测耳。”
评弹《再生缘》第四十回:“讨逆怎样胜利,详细奏来,再行升赏。”

分字解释


※ "讨逆"的意思解释、讨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讨逆”的意思:

“讨逆”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讨伐或推翻叛逆者或叛乱的行为。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政府或合法力量对反抗或叛乱的镇压。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讨逆”的解释可能涉及对“讨”和“逆”两字的解释。其中,“讨”可以指征讨、征伐,“逆”则指叛逆、反抗。因此,“讨逆”在字典中可能被解释为征讨叛逆者。

出处:

“讨逆”作为一个成语或词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由“讨”和“逆”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于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政治行动。

同义词:

征伐

平叛

治乱

反义词:

调和

拥戴

赞同

相关词语:

反叛

叛乱

平定

治理

安定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讨逆”这个词语与很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例如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等。这些事件中,清政府或后来的政府都采取了“讨逆”的行动来镇压叛乱。

造句:

面对敌人的猖獗,我国政府坚决讨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