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o

陶土


拼音táo tǔ
注音ㄊㄠˊ ㄊㄨˇ
词性名词
港台薄鋁片 高嶺土

陶土

词语解释

陶土[ táo tǔ ]

⒈  用于烧制陶制品和粗瓷器的高岭土。

potter's clay; kaolin;

引证解释

⒈  烧制陶器。

《新唐书·百官志三》:“甄官署。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琢石、陶土之事;供石磬、人、兽、碑、柱、碾、磑、瓶、缶之器,敕葬则供明器。”

⒉  烧制陶器或粗瓷器的高岭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每群陶窑中间有一个灰土废物坑,附近还有一个储存陶土的坑。”

国语辞典

陶土[ táo tǔ ]

⒈  地质学指黏土中含有杂质者,可用来烧制陶器。

英语potter's clay, kaolin

德语Tonerde, Töpferton (S)​

法语poterie en argile

分字解释


※ "陶土"的意思解释、陶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古代有一些与埙相关的成语,如伯埙仲篪、如埙如篪等,说的是用陶土做成的乐器埙和用竹子做成的乐器篪配合演奏,声音和谐动听,用来称赞兄弟和睦。

2.桔梗,你,在哪里?桔梗……曾经死去的桔梗;用陶土复活的桔梗;憎恨着我的桔梗;想要杀死戈薇的桔梗……你……你在哪里?我的桔梗?


AI解释


词语“陶土”的意思:

陶土,是指一种用于制作陶器的粘土。它通常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烧结性,经过高温烧制后可以形成坚硬的陶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陶土”的解释为:“陶土,可作陶器之土也。其质细而粘,宜于烧制。”

出处:

“陶土”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陶土制作陶器,因此这个词语具有悠久的历史。

同义词:

粘土、陶泥、瓷土、陶泥土等。

反义词:

金属、玻璃、塑料等。

相关词语:

陶瓷、陶器、陶艺、陶工、陶器制作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陶土的一个著名典故是“陶渊明与陶土”。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喜欢在田园中耕作,制作陶器。据说,他曾经用陶土制作了一个小酒坛,用来装酒自酌。这个故事反映了陶土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网络故事:在网络上,有一个关于陶土的趣味故事,讲述了一个喜欢陶艺的年轻人,他用陶土制作了一个小动物,然后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的作品。这个故事鼓励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古代的陶土资源丰富,为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