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oyǒng

陶俑


拼音táo yǒng
注音ㄊㄠˊ ㄩㄥˇ
词性名词

陶俑

词语解释

陶俑[ táo yǒng ]

⒈  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我也还是可以漫游在热带亚热带沟谷雨林之下,徜徉乎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之间,或沉思于古动植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的化石与陶俑之前。”
《青年作家》1982年第7期:“难道你要我找一个 唐 代的陶俑做对象?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

国语辞典

陶俑[ táo yǒng ]

⒈  一种以陶土捏塑成形的陪葬物。兴起于战国晚期,有人物、动物等造型。近年来出土的秦代兵马俑,即是陶俑的一种。

英语a pottery figurine buried with the dead

法语figurine en terre cuite (incinérée lors de cérémonies funéraires)​

分字解释


※ "陶俑"的意思解释、陶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古朴典雅的商彝周鼎、情态各异的彩绘陶俑、色彩斑斓的三彩马驼、纯洁温润的玉制饰品等遗物,再现当时生活场景。

2., 古朴典雅的商彝周鼎、情态各异的彩绘陶俑、色彩斑斓的三彩马驼、纯洁温润的玉制饰品等遗物,再现当时生活场景。


AI解释


词语“陶俑”:

意思:陶俑是指用黏土等材料制成的人形或动物形艺术品,通常作为陪葬品放在古代墓葬中。陶俑形象生动,制作工艺精细,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艺术、工艺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未直接收录“陶俑”一词,但与之相关的词条有“俑”,解释为“陶人,人形之陶器”。

出处:《汉书·霍去病传》中记载:“发民二十万人,治陵阳宫,为霍去病起陶俑。”这里的“陶俑”即指为霍去病墓葬制作的陶俑。

同义词:陶偶、陶人、陶制俑、俑

反义词:无

相关词语:陶器、陶塑、陪葬、墓葬、古董、文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陶俑的网络故事不多,但有一则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相关的传说。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墓,命令工匠制作了大量的陶俑,并赋予了他们神秘的力量。这些陶俑在墓中守护着秦始皇,防止盗墓者接近。

造句:在我国历史博物馆中,展出了许多精美的陶俑,它们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