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áo zhǒu
注音ㄊ一ㄠˊ ㄓㄡˇ
繁体條帚
⒈ 笤帚。
⒈ 笤帚。
引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四:“《集韵》云:‘ 少康 作箕帚。’其用有二:一则编草为之,洁除室内,制则匾短,谓之条帚;一则束篠为之,拥扫庭院,制则丛长,谓之扫帚。”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李德堂 一边笑,一边用条帚给她扫着。”
词语“条帚”的意思:
“条帚”是指用来扫除地面灰尘、垃圾的工具,通常由竹条、柳条等材料编织而成,柄部较长,便于使用。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条帚”条目解释为:竹条编织成的扫帚,用于扫除。
出处:
“条帚”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诗经》中就有“条帚扫除”的描述。
同义词:
扫帚、扫把、扫子、扫帚儿等。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清洁相反的词语,如污垢、垃圾等。
相关词语:
扫地、扫除、清洁、打扫、扫帚柄、扫帚头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条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清洁相关的成语故事——“扫帚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传说,说扫帚星是扫帚的化身,扫帚星出现预示着灾难降临。后来,人们用“扫帚星”比喻不吉利的事物。
用这个词语造句:
妈妈拿起条帚,开始打扫客厅的地面,把灰尘和垃圾都扫到了垃圾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