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īngyán

听言


拼音tīng yán
注音ㄊ一ㄥ 一ㄢˊ

繁体聽言

听言

词语解释

听言[ tīng yán ]

⒈  谓听取谏劝之言。

引证解释

⒈  谓听取谏劝之言。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郑玄 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
高亨 注:“言,指諫劝的话。”
《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
《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 成王 幼少, 周公 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
宋 刘炎 《迩言》:“听言用諫之道,惟 文帝 得之。”

分字解释


※ "听言"的意思解释、听言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吕坤

2.探视听言动无息之本,可以知性,察视听言动不怠之际,可以会情。视听言动,道义明着,孰知其为此心?视听言动,物欲引取,孰知其为人欲?是故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动,心妙性情之德。

3.步骘听言,便是沉吟下来,眉头深锁,前方不远便是皖城,这吕布在徐州一役中,奇计颇多,此番江东兵少,岂会未有布置。

4.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AI解释


词语“听言”的意思:

“听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听别人说的话,侧重于听取别人的言语内容。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听言”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可以结合“听”和“言”这两个字的解释来理解。其中,“听”解释为“闻也,听也”,即听到的意思;“言”解释为“言语也”,即说话的意思。因此,“听言”可以理解为听到别人的言语。

出处:

“听言”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听”和“言”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听话

听从

倾听

反义词:

不听

忽视

唯我独尊

相关词语:

言语

谈话

交流

对话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听言”作为一个普通的词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以下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名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但总是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一天,小明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对小明的父母说:“听言是一种智慧,不听言则是一种愚昧。你们应该教育小明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小明在智者的指导下,开始认真倾听他人的言语,并从中受益匪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从小就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他的“听言”能力让他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