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铜兵符铜兵符的意思
tóngbīng

铜兵符


拼音tóng bīng fú
注音ㄊㄨㄥˊ ㄅ一ㄥ ㄈㄨˊ

繁体銅兵符

铜兵符

词语解释

铜兵符[ tóng bīng fú ]

⒈  即铜虎符。

引证解释

⒈  即铜虎符。参见“铜虎符”。

《宋史·舆服志六》:“铜兵符:汉 制,铜铸,上刻虎形。”

分字解释


※ "铜兵符"的意思解释、铜兵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铜兵符”的意思:

“铜兵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凭证,通常是由铜制成,上面刻有文字或符号,用于调兵遣将。它是古代将领或官员在军事行动中,证明自己身份和权力的标志。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兵符”的解释为:“兵符,军符也。古者以铜为之,刻文字,以调兵。”

出处:

“铜兵符”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据《史记》记载,兵符制度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同义词:

兵符

铜印

令牌

反义词:

无符

无印

无令牌

相关词语:

将军

大臣

兵部

调兵遣将

军令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铜兵符”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关于三国时期的刘备。据说,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曾得到曹操赐予的铜兵符,用以调兵遣将。然而,刘备在关键时刻并未使用铜兵符,而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只有持有铜兵符的将领才能调动大军,否则就是擅离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