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

通刺


拼音tōng cì
注音ㄊㄨㄥ ㄘˋ

通刺

词语解释

通刺[ tōng cì ]

⒈  出示名片以求延见。刺,名片。

⒉  通报传递来访者的姓名或名片。

引证解释

⒈  出示名片以求延见。刺,名片。

汉 王充 《论衡·骨相》:“韩生 谢遣相工,通刺 倪宽,结胶漆之交。”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有人长九尺,端悦通刺,字不可识。”

⒉  通报传递来访者的姓名或名片。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挂牌延客》:“南北士大夫有经过其地,无不愿见者,每虞閽人不为通刺,苟不出日,即於门首掛一牌云:胡存斋 在家。”

国语辞典

通刺[ tōng cì ]

⒈  投交名帖求见。古时将姓名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拜访他人时,投递之以表示自己的身分,一如现今名片。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乃绐为谒」句下唐·司马贞·索隐:「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载钱谷也。」
唐·李商隐〈为同州张评事谢聘钱启〉:「办装无阙,通刺有期。」

分字解释


※ "通刺"的意思解释、通刺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通刺”的意思:

“通刺”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种书信或者信件,有时也指代一种简短的书信。它是一种用于传达信息、表达意愿的书面形式。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通刺”的解释可能涉及它作为书信的意思,但具体的解释可能需要查阅原书。

出处:

“通刺”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文献或故事中的专有名词,而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汇。

同义词:

书信

通信

传书

函件

反义词:

断信

无信

诬信

相关词语:

求刺(请求书信)

遣刺(派人送信)

递刺(传递书信)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通刺”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通过通刺来交流思想,彼此间的友谊也因这些简短的书信而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