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虎符

词语解释
铜虎符[ tóng hǔ fú ]
⒈ 汉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
引《史记·孝文本纪》:“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司马贞 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 张晏 云‘铜,取其同心也’。”
唐 岑参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
亦省作“铜符”、“铜虎”。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易简成功,偃铜符於鹤仗。”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遂授 澄 节、铜虎、竹使符,御仗左右,仍行 恒州 事。”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送钮书城之任项城》词:“綬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
国语辞典
铜虎符[ tóng hǔ fú ]
⒈ 汉代用于军事征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
引《史记·卷一〇·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南朝宋·裴骃·集解:「应邵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分字解释
※ "铜虎符"的意思解释、铜虎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铜虎符”的意思:
“铜虎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凭证,形状似虎,由铜制成。古代帝王授予将帅的虎形铜印,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它通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只有合在一起才能生效。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铜虎符”的解释较为简略,只提及其为古代的军事凭证。
出处:
铜虎符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朝,当时已经开始使用铜虎符作为军事凭证。
同义词:
虎符、铜符、兵符
反义词:
无特殊反义词,但与铜虎符相反的军事凭证可能是纸质的兵符或其他材质的符信。
相关词语:
符节、凭证、调兵遣将、兵权、军令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铜虎符的故事较少,但可以提及的一个典故是《史记》中的“陈涉起义”。陈涉起义时,为了号召天下起义,他利用铜虎符假扮成皇帝的使者,调集各地的军队。
用这个词语造句:
古代将领们手握铜虎符,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忠诚勇敢,为国家安宁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关词语
- fú hé符合
- fú jié guān符节官
- lán lù hǔ拦路虎
- hǔ shì dān dān虎视眈眈
- bái hǔ白虎
- tóng xiàng铜像
- tóng tuó cǎo mǎng铜驼草莽
- fàng hǔ yí huàn放虎遗患
- yǐn shēn fú隐身符
- yù fāng fú玉方符
- cuī mìng fú催命符
- lǎo hǔ老虎
- zhòng hǔ tóng xīn众虎同心
- fāng hǔ方虎
- èr hǔ二虎
- wú shēng hǔ无声虎
- 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遗患
- hù shēn fú护身符
- chī mù hǔ wěn鸱目虎吻
- mǎ mǎ hǔ hǔ马马虎虎
- hǔ hǔ虎虎
- yǎng huà tóng氧化铜
- hǔ fú虎符
- hǔ fú虎符
- lǎo hǔ qián老虎钳
- bái é hǔ白额虎
- tóng miàn jù铜面具
- xiǎng tóng响铜
- fú shī符师
- chái hǔ sì nüè豺虎肆虐
- tóng sì kāi铜四开
- bá hǔ xū拔虎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