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德

词语解释
土德[ tǔ dé ]
⒈ 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大地的功德。用称帝后的功德。
引证解释
⒈ 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
引《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
司马贞 索隐:“炎帝 火, 黄帝 以土代之。”
《汉书·张苍传》:“苍 为丞相十餘年,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五德,言 汉 土德时,其符黄龙见,当改正朔,易服色。”
唐 张说 《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⒉ 大地的功德。
引清 金农 《客来自覃怀见饷地黄奉酬十韵》:“灵品彰土德,流膏藴精腴。”
⒊ 用称帝后的功德。
引明 徐渭 《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驯》诗之三:“饮啄定应歌帝力,生成何幸稟中央,千秋万岁欢无极,土德坤舆本肇祥。”
分字解释
※ "土德"的意思解释、土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土德”的意思:
“土德”是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以土为德的特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五种不同的自然属性和人的品德。土德通常与诚实、稳重、包容等品质相关联。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土德”的解释为:“土德,五行之一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土德,土之德也。土者,万物之母,能生万物,故土德为厚德。”
出处:
“土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著作中,后来在五行学说和风水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义词:
厚德、土性、土质
反义词:
薄德、浮躁、轻浮
相关词语:
五行、五行学说、风水、厚德载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土德”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五行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如《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他精通五行之术,能运用土德化解各种危机。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古代风水学认为,建筑选址应顺应自然,以土德为贵,这样方能家宅平安,事业兴旺。
相关词语
- huī tǔ灰土
- nián tǔ粘土
- cí tǔ瓷土
- tǔ gǎi土改
- tàng tǔ niú趟土牛
- tǔ qì土气
- pò tǔ破土
- shí tǔ食土
- zuò tǔ胙土
- tǔ yǔ土语
- shā tǔ沙土
- zhēn tǔ甄土
- tǔ pào土炮
- yún tǔ云土
- lǐng tǔ领土
- dōng tǔ东土
- zhí tǔ植土
- huì tǔ秽土
- kā tǔ mù喀土穆
- guā tǔ ér刮土儿
- huáng tǔ dì黄土地
- zhú tǔ竺土
- tǔ fēng土封
- tǔ háo土豪
- tǔ lǐ tǔ qì土里土气
- chì tǔ guó赤土国
- tǔ dòu土豆
- shèng dé yí fàn盛德遗范
- cùn tǔ寸土
- wò tǔ沃土
- tǔ céng土层
- sōng tǔ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