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uì dīng
注音ㄊㄨㄟˋ ㄉ一ㄥ
⒈ 指注销户口的壮丁。
⒈ 指注销户口的壮丁。
引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施 黔 州多白花蛇,螫人必死,县中版簿有退丁者,非蛇伤则虎杀之也。”
词语“退丁”的意思:
“退丁”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赋税制度,即官府强制将农民的子弟征召入军或者从事其他劳役,使得农民失去劳动力,从而减轻自己的赋税负担。这个词语也可以用来比喻逃避或放弃某种责任或义务。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退”字有“后退”、“退还”、“撤退”等含义;“丁”字通常指“丁口”,即人口。因此,“退丁”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能与人口减少、赋税减轻有关。
出处:
“退丁”一词的出处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它更多是历史上的一种现象和制度的体现。
同义词:
退役
逃避役
负担减轻
反义词:
征役
服役
加重负担
相关词语:
劳役
赋税
农民
兵役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退丁”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语,网络上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许多农民选择“退丁”,将自己的子弟隐藏起来,以免被征召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