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òu

土寇


拼音tǔ kòu
注音ㄊㄨˇ ㄎㄡˋ

土寇

词语解释

土寇[ tǔ kòu ]

⒈  旧时对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义农民的蔑称。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对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义农民的蔑称。

《宋史·李神祐传》:“及土寇 周琼 等叛,又副 尹崇珂 讨平之。”
《元史·世祖纪八》:“己卯, 罗氏鬼国 土寇为患, 思播 道路不通,发兵千人与洞蛮开道。”
《清史稿·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传》:“破 赵廉,克 永安关。逐土寇 曹槓子,又败之於 道州。”

分字解释


※ "土寇"的意思解释、土寇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土寇”的意思:

“土寇”是指那些在乡村或边远地区自行组织、以抢劫、掠夺为生的盗贼。他们通常不是正式的军队或海盗,而是在地方上形成的非法武装集团。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土寇”并没有专门的解释条目,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其含义与上述解释相似。

出处:

“土寇”这一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它在历史上多次出现,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常用来描述那些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的盗匪。

同义词:

山贼

梁山好汉(特指《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好汉,有时也用来泛指盗贼)

水匪

草寇

反义词:

官军

正规军队

正直之人

相关词语:

土匪

盗匪

草莽

荒野

暴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土寇”一词在网络上可能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历史小说、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以“土寇”为主题的情节,如描述他们与官府的斗争,或者他们内部的争斗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明朝末年,那些土寇四处劫掠,百姓苦不堪言,官府也难以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