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ūn bō
注音ㄊㄨㄣ ㄅㄛ
繁体吞剝
⒈ 侵占剥削。
英embezzle and exploit;
⒈ 侵吞剥削。
引《南齐书·孔稚珪传》:“獷情浊气,忍并生灵,昏心狠态,吞剥氓物。”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五:“伈伈俔俔,为大盗乡愿吞剥愚弄。”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那时它只剩下了向弱者吞剥的一条路。”
⒉ 生吞活剥。比喻不加领会,生硬套用。
引鲁迅 《华盖集·答KS君》:“大约 章士钊 还不过熟读了几十篇 唐 宋 八大家文,所以模仿吞剥,看去还近于清通。”
⒈ 侵吞剥削。
引《南齐书·卷四八·孔稚珪传》:「犷情浊气,忍并生灵,昏心狠态,吞剥氓物。」
词语“吞剥”的意思:
“吞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是指侵吞、剥削,即非法或通过不正当手段占有别人的财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吞剥”的解释是:“吞,食也;剥,削也。吞剥,犹言食剥也。谓侵吞剥削之也。”
出处:
“吞剥”一词的具体出处难以确定,但它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表明这一词语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同义词:
吞并、吞噬、剥削、侵吞、鲸吞
反义词:
捐赠、资助、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相关词语:
吞食、吞没、剥皮、剥蚀、剥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吞剥”这个词语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可能不常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的贪婪、腐败行为。
造句:
那位商人为了积累财富,不择手段地吞剥着工人的劳动成果,最终导致了他的人心丧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