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ǔ wén niǎo
注音ㄊㄨˇ ㄨㄣˊ ㄋ一ㄠˇ
繁体吐蚊鳥
⒈ 水鸟名。又名蚊母鸟。
⒈ 水鸟名。又名蚊母鸟。参见“蚊母鸟”。
引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蚊母鸟,形如青鷁,嘴大而长,于池塘捕鱼而食,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俗云采其翎为扇,可辟蚊子。亦呼为吐蚊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江 东有吐蚊鸟,夏则夜鸣,吐蚊于芦荻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蚊母鸟》﹝释名﹞:“吐蚊鸟、鷏。”
﹝集解﹞引 陈藏器 曰:“此鸟大如鸡,黑色。生南方池泽茹芦中, 江 东亦多。其声如人呕吐,每吐,出蚊一二升。”
词语“吐蚊鸟”指的是一种传说中能吐出毒液来杀死蚊子的鸟类。这个词语通常出现在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中,用以形容某种具有特殊能力的生物。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吐蚊鸟”这个词语,因为它是民间传说中的生物,不是古代文献中的正式词汇。
出处:
“吐蚊鸟”并没有确切的出处,它属于民间传说中的虚构生物,可能来源于各种神话、民间故事或者口头传说。
同义词:
吐毒鸟
毒蚊鸟
反义词:
无毒鸟
相关词语:
神话生物
神奇动物
神话传说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吐蚊鸟”是民间传说中的生物,并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现代网络文化中,人们可能会创造一些与这个概念相关的虚构故事或漫画。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偏远的山区,据说有一种神奇的吐蚊鸟,它能够吐出毒液来保护村庄免受蚊虫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