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ǔ yǒng
注音ㄊㄨˇ ㄩㄥˇ
词语“土俑”的意思:
土俑,是指用泥土塑形后烧制而成的俑,古代用于陪葬的一种陶俑。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灵魂不灭,死后需要陪葬,土俑便是用来替代真人陪葬的陶制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收录“土俑”这一词条,但可以类比“俑”的解释。康熙字典中“俑”的解释为:“古之殉葬者,以土木为之,故曰俑。”这里的“俑”即是指古代的陪葬品。
出处:
土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最早出土的土俑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
同义词:
陶俑、俑、陶士俑、土木俑
反义词:
无
相关词语:
陪葬、陶器、墓葬、文物、考古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土俑的一个著名典故来自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的制作精美,栩栩如生,是古代工匠高超技艺的体现。
用这个词语造句:
考古学家在挖掘古代墓葬时,发现了一批精美的土俑,它们见证了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