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

词语解释
外方[ wài fāng ]
⒈ 山名。即嵩高。五岳之一。外地;远方。指向门外。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即 嵩高。五岳之一。
引《书·禹贡》:“熊耳 外方 桐柏,至于 陪尾。”
孔颖达 疏:“嵩高 山在 颖川 嵩高县,古文以为 外方山。”
⒉ 外地;远方。
引《南齐书·王琨传》:“外方小郡,当乞寒贱。”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二:“来时走马随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三国演义》第五回:“沛国 譙 人 夏侯惇,字 元让,乃 夏侯婴 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駡其师, 惇 杀之,逃于外方。”
⒊ 指向门外。
引《云笈七籤》卷十一:“列位次坐向外方。”
国语辞典
外方[ wài fāng ]
⒈ 外面。
近外路 外乡
⒉ 远方、外地。
引《南史·卷三二·王弘传》:「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万雪斋请诸位吃著说道:『像这样东西,也是外方来的。』」
分字解释
※ "外方"的意思解释、外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潘光旦对于自己在寝室门外方便被记过一事,不但绝不讳言,而且奔走相告——简直抵得上魏晋人的扪虱而谈。
2.因为,这将意味着降低各种金融贸易壁垒,准许外方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等等。
3.十年前,因公出访的官员爱好出国游多多少少是因为这一经历很有面子,出行费用由国家或者公司承担,或者由中外合资的外方承担。
4.潘光旦对于自己在寝室门外方便被记过一事,不但绝不讳言,而且奔走相告——简直抵得上魏晋人的扪虱而谈。
5.近代中国海关雇用洋员,首先是由于外方的逼迫和诱导。
6.以快步执行斜横步的目标:在于展现对角线运动时流畅的缩短快步与与比肩内更大的曲绕,当内外方前、后肢交叉越过时要维持平衡与弹力。
AI解释
词语“外方”的意思:
“外方”一指地方、方位;二指外表、外貌;三指边远的地方。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外方”的解释为:外,表也;方,正也。指外表、外貌;方,地方、方位。
出处:
“外方”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山西饶材、竹、谷、鲑、鲵、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橘、柚、锡、金、银、铜;岭南出犀、象、玳瑁、珠玑、果、布。”这里提到的“江南”即为“外方”的一种用法。
同义词:
外表
外貌
边远
外地
反义词:
内部
内地
相关词语:
外表
外貌
外貌
外地人
外乡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外方”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地理传说或历史故事。例如,古代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八仙”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象征着“外方”的多样性。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他来自外方,对这里的气候和文化都感到新奇。
2. 这座城市的外方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3. 她的外方优雅,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相关词语
- yuán fāng圆方
- běi fāng rén北方人
- yào fāng药方
- fāng zhèng方正
- fāng bù方步
- shàng fāng上方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fāng cè方筴
- qián fāng前方
- fāng biàn方便
- fāng cè方策
- dí fāng敌方
- sì fāng guǎn四方馆
- hù wài户外
- xià fāng下方
- wài xīn外心
- zhōng fāng中方
- lì fāng立方
- hòu fāng后方
- wài shāng外商
- fāng jí方籍
- fāng lüè方略
- shàng fāng jiàn尚方剑
- wài jí外集
- wài mìng fù外命妇
- cháng fāng tǐ长方体
- fāng dū方都
- wài fāng外方
- wài fāng外方
- wú fāng无方
- méi lǐ méi wài没里没外
- fāng shǐ方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