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ángcàn

王粲


拼音wáng càn
注音ㄨㄤˊ ㄘㄢˋ

王粲

词语解释

⒈  东汉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避乱,依附军阀刘表,未受重用。后归曹操,官至侍中,随军征吴,死于归途。有《登楼赋》、《七哀诗》、《从军诗》等诗赋名篇。明人辑有《王侍中集》。

国语辞典

王粲[ wáng càn ]

⒈  人名。(西元177~217)​字仲宣,三国魏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人。东汉末避乱,依刘表于荆州,后仕魏,官至侍中。擅长辞赋,所作慷慨悲凉,深刻感人,为建安七子之冠冕。作品有〈登楼赋〉、〈七哀诗〉等。

德语Wang Can (Eig, Pers, 177 - 217)​

分字解释


※ "王粲"的意思解释、王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王粲


AI解释


词语“王粲”:

意思:王粲(wáng càn)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字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他是王允的儿子,因王允被董卓杀害,王粲逃难至荆州,受到刘表庇护。王粲以文学成就著称,其诗赋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对“王粲”的解释可能着重于其作为人名的意义,指出其为东汉末年文学家王允之子,字仲宣。

出处:《三国志》、《文选》等史料中记载了王粲的事迹和作品。

同义词:王仲宣、王公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文学平庸者”等相对。

相关词语:建安七子、王允、曹操、刘表、文学、诗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王粲在荆州时,曾因饥饿而偷吃他人之食,被刘表发现后,王粲作《登楼赋》表达自己的悲愤和对未来的渴望,这一故事体现了王粲的文学才华和坎坷命运。

造句:王粲的《登楼赋》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被誉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作,至今仍被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