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忘战必危忘战必危的意思
wàngzhànwēi

忘战必危


拼音wàng zhàn bì wēi
注音ㄨㄤˋ ㄓㄢˋ ㄅ一ˋ ㄨㄟ

成语解释 忘战必危

繁体忘戰必危

忘战必危

词语解释

⒈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国语辞典

忘战必危[ wàng zhàn bì wéi ]

⒈  忘了备战必然产生危机。也作「忘战者危」。

《汉书·卷六四上·主父偃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勤于讲武,修立泮宫,江汉怀德,化被万里。」

分字解释


※ "忘战必危"的意思解释、忘战必危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忘战必危”的意思是指忘记战争准备或者放松警惕,必然会导致危险和失败。这个词语强调了警惕性和预见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忘”字解释为“忘却”,“战”字解释为“战斗”,“必”字解释为“必然”,“危”字解释为“危险”。所以“忘战必危”的意思是指忘记战斗必然会导致危险。

出处:

“忘战必危”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孙子兵法·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輴,具器械,三月而后成;积甲兵,十万而后出。天下虽大,必有所恃,然后取之。故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輴,具器械,三月而后成;积甲兵,十万而后出。天下虽大,必有所恃,然后取之。故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輴,具器械,三月而后成;积甲兵,十万而后出。天下虽大,必有所恃,然后取之。故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同义词:

警惕、防备、戒备、警惕性

反义词:

松懈、疏忽、麻痹、放纵

相关词语:

备战、警惕性、战备、军备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将领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忘记战争,否则就会重蹈覆辙。”这句话后来被广泛传播,成为“忘战必危”的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我国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牢记“忘战必危”的道理,加强国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