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lìng

威令


拼音wēi lìng
注音ㄨㄟ ㄌ一ㄥˋ

威令

词语解释

威令[ wēi lìng ]

⒈  指政令、军令。

引证解释

⒈  指政令、军令。

《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
汉 贾谊 《新书·威不信》:“而特捫然数百里,而威令不信。”
《周书·文帝纪上》:“洛(寇洛 )素无雄略,威令不行。”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府尹威令素严,公人怎敢有违?”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然必决死战者,正欲贼知我国家威令严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吐突承璀 率左、右神策军到行营,威令不振,各道统兵将帅互相观望,无意立功。”

分字解释


※ "威令"的意思解释、威令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威令”的意思:

“威令”是指威严的命令或指令,通常用来形容具有权威的命令或要求,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威令”可能被解释为威严的命令,强调的是命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出处:

“威令”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文献,但它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方文书、史书等。

同义词:

威严

命令

指挥

指示

反义词:

温和

宽容

柔和

轻松

相关词语:

威望

威势

威武

威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威令”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文言词汇,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许多描绘威令的场景,如《三国演义》中描述将领对士兵的威令。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皇帝的威令如山,任何违反者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