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i

畏肃


拼音wèi sù
注音ㄨㄟˋ ㄙㄨˋ

繁体畏肅

畏肃

词语解释

畏肃[ wèi sù ]

⒈  谓肃然起敬。

引证解释

⒈  谓肃然起敬。

《后汉书·苏章传》:“州境知 章 无私,望风畏肃。”
《新唐书·张伯仪传》:“后为 江陵 节度使。朴厚不知书,然推诚遇人,军中畏肃,民亦便之。”

分字解释


※ "畏肃"的意思解释、畏肃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畏肃”的意思:

“畏肃”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严肃、敬畏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人对权威或庄重场合的敬畏之情。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畏肃”这个词语,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含义与“敬畏”、“严肃”相关。

出处:

“畏肃”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断它在古代文献中应该有所体现。

同义词:

敬畏、严肃、庄重、恭敬、敬仰

反义词:

轻慢、傲慢、放肆、无礼

相关词语:

敬畏之心、严肃认真、庄重其事、恭敬有礼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畏肃”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故事,如《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对天命敬畏的场景,或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刘备的敬仰之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表情肃穆,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畏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