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zhì

文治


拼音wén zhì
注音ㄨㄣˊ ㄓˋ

文治

词语解释

文治[ wén zhì ]

⒈  指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汉武帝文治武功古今第一人。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

引证解释

⒈  谓以文教礼乐治民。

《礼记·祭法》:“文王 以文治, 武王 以武功,去民之菑。”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小国无文治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清 陈梦雷 《送官子之盖州序》:“盛 京 以 丰 岐 重地,文治焕然一新。”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朝廷正在广罗人才,力修文治。”

国语辞典

文治[ wén zhì ]

⒈  文教上的施政。

《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武功

法语ère Bunji (1185-1190)​

分字解释


※ "文治"的意思解释、文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对内压迫,对外屈膝,政治腐败,人心丧尽,就是以文治武功称著的文王武王再世,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2.周世宗除了文治,武功也是一流,他一生戎马,南征北伐,南面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后蜀西四州(秦州成州阶州凤州)归并入大周版图。

3.1月27日,经山东省昌邑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刘孝军、刘文治、王春民被法院分别以交通肇事罪和包庇罪判处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4.曼苏尔的文治武功都有旷世之才,虽然他念念不忘自己的权势,却又对这个国家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5.唐太宗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辉煌的成就。

6.对内压迫,对外屈膝,政治腐败,人心丧尽,就是以文治武功称著的文王武王再世,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AI解释


词语“文治”:

意思:文治,指以文化教化、德治为主的政治统治方式,强调用道德教化和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使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无直接解释,但根据“文”字和“治”字的解释可以推测,“文”字有文饰、文采、文明等含义,“治”字有治理、管理之意,因此“文治”可以理解为用文饰、文采、文明来治理国家。

出处:《礼记·中庸》中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说法,其中“文”即文治。

同义词:教化、德治、文德、文政

反义词:武治、暴力、强制

相关词语:文化、文明、教化、德政、文德、文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文治与武功并称,源于中国古代的文武双全思想,即认为治国既要有文治之才,又要有武功之能。例如,诸葛亮被赞誉为“卧龙、凤雏、庞统”,其中诸葛亮以其文治著称。

造句:在古代,文治武功并重的君主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