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

卧龙


拼音wò lóng
注音ㄨㄛˋ ㄌㄨㄥˊ

繁体臥龍

卧龙

词语解释

卧龙[ wò lóng ]

⒈  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outstanding person who lives in solitude;

引证解释

⒈  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材。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徐庶 ﹞谓 先主 曰:‘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晋书·嵇康传》:“﹝ 钟会 ﹞言於 文帝 曰:‘ 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 嵇康 为虑耳。’”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一:“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
清 陈之遴 《北固山》诗:“饮马几回虚割据,卧龙从古混渔樵。”

⒉  《汉书·王章传》:“章 为诸生学 长安,独与妻居。

章 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颜师古 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
后因亦以“卧龙”指贫困的人。 唐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诗:“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⒊  形容山势绵延起伏。

唐 钱起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左招舞凤来百里,右顾卧龙横半州。”

⒋  形容树木或树根盘曲之状。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宋 梅尧臣 《寄许越州》诗:“卧龙生茗舌,鼓角催新阳。”

国语辞典

卧龙[ wò lóng ]

⒈  睡卧的龙。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⒉  比喻隐居而未显达的旷世奇才。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分字解释


※ "卧龙"的意思解释、卧龙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5月16日,与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齐名的著名武侠小说作家萧逸莅临广州。

2.似乎这里真有卧龙盘踞一样,虽然谷底敞天而开,然而昨天的大雪之下也只有少数的几朵雪花落入此地,地面稍有见白。

3.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里,国宝大熊猫在饲养员的呵护下高枕无忧的生活着。

4.福州西湖位于福州市西北部湖滨路,处卧龙山下。西湖公园系三个小岛组成,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边接而成。犹如三块翠玉镶嵌在碧水之中。园内长堤卧波,垂柳夹道。

5.如全乳猪起名“虎啸风生鸿运当头”、高汤伊面焗野生大桂虾名叫“虎卧龙跳富贵高升”等,看菜的造型倒是有那么点意思。

6.真邪18岁时开始发表武侠小说,24岁时为*弯著名武侠小说家卧龙生代笔,写下“秦宝宝大系”等,风靡一时。

7., 那个不可一世的霸王,也有方寸大乱之时,踉跄坐倒在舒背卧龙扶手椅上,只是容颜略增添出些许诡异险诈的愤恨,但应不失他飞扬跋扈、气焰嚣张本色。

8.想当年在卧龙修真养性,论阴阳习兵法博古通今,仙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我算就汉家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

9.长城很长是盘旋在祖国沃土上的卧龙,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亦守卫着爱国者心中的那块净土。

10.来到喀纳斯,林海雪原中更已是一片白茫茫,那著名的月亮湾、神仙湾、卧龙湾的蓝绿湖水亦一律被冰封,只能大概从形状上瞥见其独特的风采。


AI解释


词语“卧龙”的意思:

“卧龙”原指隐藏在民间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后来多用来比喻有才干但未受重用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它也常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潜力巨大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卧龙”一词,但可以理解为它来源于古代对有才能而未显的人的比喻。

出处:

“卧龙”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演义》。在小说中,诸葛亮自比“卧龙”,意指自己像隐藏在草莽之中的龙,有待时机施展才能。

同义词:

潜龙、隐龙、卧虎

反义词:

飞龙在天、显龙在朝

相关词语:

诸葛孔明(诸葛亮)、卧虎藏龙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卧龙”一词常被用来形容那些隐藏在普通身份下,实际上却具有非凡才华的人。例如,有些程序员在业余时间创作出高质量的音乐或绘画作品,他们的才华就像“卧龙”一样,平时不为人所知。

造句:

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被誉为当代的卧龙,未来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