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ě

卧雪


拼音wò xuě
注音ㄨㄛˋ ㄒㄩㄝˇ

繁体臥雪

卧雪

词语解释

卧雪[ wò xuě ]

⒈  《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又三国魏焦先亦有“卧雪”故事。晋皇甫谧《高士传·焦先》:“后野火烧其庐,先因露寝,遭冬雪大至,先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后遂以“卧雪”为安贫清高的典实。

引证解释

⒈  《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 李贤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餘。 洛阳 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 袁安 门,无有行路,谓 安 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 安 僵卧。问何以不出。

安 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又 三国 魏焦先 亦有“卧雪”故事。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焦先》:“后野火烧其庐, 先 因露寝,遭冬雪大至, 先 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
后遂以“卧雪”为安贫清高的典实。 唐 皇甫曾 《酬郑侍御秋夜见寄》诗:“袁公 方卧雪,尺素及柴荆。”

国语辞典

卧雪[ wò xuě ]

⒈  东汉袁安在大雪时僵卧家中,为洛阳县令出巡时所发现,问曰:「人皆出外行乞,你为何不出?」袁安回答:「大雪之间,人人皆饿,不宜求人。」县令遂因其贤而举为孝廉的故事。见《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唐·李贤·注。后用以比喻安贫廉节的操守。唐·皇甫曾〈酬郑侍御秋夜见寄〉诗:「袁公方卧雪,尺素及柴荆。」

分字解释


※ "卧雪"的意思解释、卧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殿下小看为舅了,往年走南闯北,时常风餐露宿,抱冰卧雪,没有那么娇气。

2.但过去每一次背井离乡,都是逃亡之旅,都有不得已的颠沛流离,卧雪眠霜,苦痛卓绝,不知何处是福地。

3.殿下小看为舅了,往年走南闯北,时常风餐露宿,抱冰卧雪,没有那么娇气。

4.元人马致远有感于此,提笔写下名杂剧《汉宫秋》,内有“背井离乡,卧雪眠霜”八字,是“背井离乡”这一成语的滥觞。


AI解释


词语“卧雪”的意思:

“卧雪”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在雪地里躺卧,比喻坚守节操或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坚持不屈。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列出“卧雪”这个词,但根据“卧”和“雪”两个字的解释,可以推测其含义。“卧”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包括躺、坐等意思,“雪”指降落的白色结晶体。结合两者,可以理解为在雪地中躺卧。

出处:

“卧雪”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王导传》,讲述了晋朝名臣王导在雪地中坚守,不屈服于外敌的故事。

同义词:

雪地、卧霜、雪中

反义词:

畏寒、怕冷、逃避

相关词语:

风雪交加、冰雪聪明、雪中送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著名的典故是《晋书·王导传》中关于王导卧雪的故事。王导在雪夜中拒绝投降敌军,坚持抵抗,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和坚韧。

造句:

在寒风凛冽的夜晚,他不顾严寒,毅然决定卧雪守卫家园,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