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

词语解释
五兵[ wǔ bīng ]
⒈ 五种兵器。所指不一。泛指各种兵器。指战争。“五兵尚书”的省称。详“五兵尚书”。泛指军队。
引证解释
⒈ 五种兵器。所指不一。
引《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 郑玄 注。 《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
《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⒉ 泛指各种兵器。
引《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⒊ 泛指军队。
引《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
《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⒋ 指战争。
引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⒌ “五兵尚书”的省称。详“五兵尚书”。
国语辞典
五兵[ wǔ bīng ]
⒈ 五种兵器。指戈、殳、戟、酋矛、夷矛。
引《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句下汉·郑玄·注:「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⒉ 三国时代,魏置五兵尚书之官。五兵指中兵、步兵、骑兵、别兵、都兵。
⒊ 泛指军队。
引《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
《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
分字解释
※ "五兵"的意思解释、五兵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五兵”:
意思:古代指五种主要的兵器,即矛、戟、弓、矢、钺。后来泛指各种兵器。
康熙字典解释:五兵,指古时五种常用兵器,即矛、戟、弓、矢、钺。
出处:《周礼·夏官·大司马》:“五兵,矛、戟、弓、矢、钺也。”
同义词:五械、五器
反义词:无特殊反义词
相关词语:兵器、战车、刀剑、枪炮、弓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五兵在古代军事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古代战争故事中都有五兵的身影。如《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其中“五关”即指五座城关,而“六将”则是指守关的六位将领。
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五兵”的典故,最著名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讲述了关羽因刘备被曹操击败而被迫离开刘备,后来为了投奔刘备,关羽历经五关,每关都有一位将领把守,关羽凭借过人的武艺和智谋,一一斩杀了这些将领,最终成功过五关,投奔了刘备。
造句:在古代战场上,五兵的威力不容小觑,它们是战士们保家卫国的有力武器。
相关词语
- wǔ bǎi五百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wǔ sè guā五色瓜
- wǔ sè shū五色书
- wǔ jīn五金
- wǔ sè cháng五色肠
- mín bīng民兵
- wǔ sè yǔ五色羽
- wǔ sè bǐ五色笔
- wǔ fāng zhuàng五方幢
- wǔ sè五色
- wǔ dùn五盾
- shēng bīng声兵
- xīng bīng兴兵
- èr wǔ二五
- yòng bīng用兵
- wǔ sè zhào五色诏
- wǔ sè yī五色衣
- wǔ sè yún五色云
- wǔ sè yú五色鱼
- wǔ sè bàng五色棒
- wǔ mù xiāng五木香
- wǔ yì五义
- jiǎ wǔ bǎi假五百
- wǔ lǐ wù五里雾
- wǔ bǎi tān五百滩
- wǔ sè ní五色泥
- wǔ sè qí五色旗
- bù bīng步兵
- wǔ sè tǔ五色土
- bīng shì兵士
- wǔ fāng sè五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