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ǎn

五典


拼音wǔ diǎn
注音ㄨˇ ㄉ一ㄢˇ

五典

词语解释

五典[ wǔ diǎn ]

⒈  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泛指古代典籍。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

《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⒉  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

《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
《书序》:“少吴、顓頊、高辛、唐、虞 之书,谓之五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

⒊  泛指古代典籍。

南朝 梁 萧纲 《南郊颂》:“《五典》三墨,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纷于 石渠。”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素志惟甘清淡,《三坟》、《五典》沉酣。”

⒋  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经以纬之。”
《后汉书·朱浮传》:“五典纪国家之政,《鸿范》别灾异之文。”
李贤 注引《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国语辞典

五典[ wǔ diǎn ]

⒈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所著的典籍。

汉·孔安国〈书经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昔常恨三坟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分字解释


※ "五典"的意思解释、五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不仅仅对易经有着独到的了解,远古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


AI解释


词语“五典”的意思:

“五典”是指古代中国的五种经典文献,通常指的是《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禹典》、《汤典》、《周典》。这些典籍记录了古代帝王的事迹和治国方略,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五典”并没有单独的词条,但根据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尚书》中的五种经典。

出处:

“五典”的出处主要是《尚书》,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内容多涉及上古时期。

同义词:

五经

五典籍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因为“五典”特指这五种经典文献。

相关词语:

尚书

经典

帝王

治国方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五典”是古代文献的集合,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具体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学术研究和历史爱好者中,可能会围绕《尚书》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和解读,形成一些讨论话题。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五典不仅是学习治国之道的宝贵资料,也是后世子孙了解先祖智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