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菟


拼音wū tú
注音ㄨ ㄊㄨˊ

於菟

词语解释

於菟[ wū tú ]

⒈  古时楚国人对“虎”的称呼。

tiger;

引证解释

⒈  虎的别称。

《左传·宣公四年》:“楚 人谓乳穀,谓虎於菟。”
陆德明 释文:“於,音乌。”
《汉书·叙传上》作“於檡”, 颜师古 注:“檡,字或作‘菟’。”
唐 杜甫 《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以既见君子胡为不喜为韵》:“何用知如此,文采似於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朱张》:“左右僕从皆佩於菟金符,为万户、千户。”
鲁迅 《答客诮》诗:“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国语辞典

於菟[ wū tú ]

⒈  春秋时楚人称虎为「於菟」。。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

分字解释


※ "於菟"的意思解释、於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於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的意思主要有两个:

1. 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即老虎。

2. 亦指凶猛的人或事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於菟”条目解释为:“虎也。诗·小雅·车舝:‘於菟与狼。’传:‘於菟,虎也。’”

出处:

“於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小雅·车舝》篇:“於菟与狼,不可救药。”

同义词:

斗牛

斗兽

反义词:

相关词语:

斗牛之勇

斗兽场

虎狼之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於菟”作为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并没有广泛流传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常常与老虎的凶猛形象相关联。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在古代的传说中,於菟是森林中的王者,它的威严令人敬畏。

2. 这场战斗犹如於菟与狼的对决,激烈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