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词语解释
吴越[ wú yuè ]
⒈ 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
⒉ 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⒊ 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
⒋ 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镠,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
引《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⒉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引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喒,负心的教天灭。”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⒊ 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引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奋戈 吴 越。”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⒋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引《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国语辞典
吴越[ wú yuè ]
⒈ 朝代名。(西元907~978)五代时十国之一,钱镠所建。在今浙江全省及江苏省西南 部、福建省东北部之地,至其孙俶纳土归宋。凡三世五主,八十四年。
⒉ 春秋时吴国与越国的合称。
分字解释
※ "吴越"的意思解释、吴越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派是《吴越春秋》,不但掘墓鞭尸,还挖眼睛;另一派是《越绝书》,回到了鞭坟,没有掘墓鞭尸挖眼睛。
2.在大观之夜的古代书画部分26件珍品中,五代吴越王钱俶手卷《草书手简(并铁券图式及宋元明清名贤题跋)》尤为引人注目,被称为“人间至宝”。
3.其产生与绍兴这一“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的特殊文化传统和吴越地区的鸟图腾崇拜有着密切联系。
4.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
5., 大学季恋爱季,身边的姐妹谈了分了,分了再谈,分分合合司空见惯,唯有我和吴越这一对把爱情进行到底,从大一到大四毕业一直没分开。
AI解释
词语“吴越”:
意思:
“吴越”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古代国家或地区。吴指的是吴国,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越指的是越国,也位于今天的浙江一带。这两个国家在春秋时期曾经相邻,经常发生战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解释“吴越”这个词语,但是根据字典对吴国和越国的解释,可以推测“吴越”可能指的是这两个国家。
出处:
“吴越”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了吴越两国的关系。
同义词:
无特定同义词,但可以理解为“吴越之地”、“吴越之间”。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其他地区”。
相关词语:
吴国、越国、吴越争霸、江南、太湖、春秋五霸。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吴越争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主要讲述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卧薪尝胆”,讲述了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忍辱负重,最终成功击败吴国,夺回越国的故事。
造句:
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之间的争霸战持续了数十年,使得这一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相关词语
- yuè nán越南
- wú yuè tóng zhōu吴越同舟
- wú yuè tóng zhōu吴越同舟
- shì tóng qín yuè视同秦越
- yuè xiāng越香
- yōu yuè优越
- dōng wú东吴
- yuè dōng越冬
- wú guāng jiàn吴光剑
- chāo yuè超越
- wú yuè吴越
- wú yuè吴越
- wú èr niáng吴二娘
- wú jiǎn rén吴趼人
- yuè fán yí shì越凡遗世
- wú xīng吴兴
- zhēn yuè贞越
- zhàn yuè战越
- wú dū吴都
- yuè rén越人
- wú shān吴山
- hú yuè胡越
- wú shì zhī xiāo吴市之箫
- yáng yuè杨越
- wú zhuāng吴妆
- chuān yuè穿越
- yú yuè于越
- wú zhōng吴中
- wú xià吴下
- yuè shì越世
- wú mén吴门
- wú yīn吴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