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都

词语解释
下都[ xià dū ]
⒈ 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诰》序云:'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河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都洛阳,东晋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下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都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北宋都开封,以洛阳为下都。
⒉ 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引证解释
⒈ 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 西周 都 镐京,以 雒邑 (今 河南 洛阳 故城)为下都。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洛誥》序云:‘ 周公 往营 成周 ’,则 成周 乃东都总名。(3) 北齐 都 邺,以 晋阳 (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 北宋 都 开封,以 洛阳 为下都。
引河南,成周 之王城也; 洛阳,成周 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
(2) 西晋 都 洛阳,东晋 称 建业 (今 江苏 南京市 )为下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卫玠 从 豫章 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
⒉ 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引《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 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
唐 武则天 《归和》诗:“言旋云洞兮躡烟途,永寧中宇兮安下都。”
国语辞典
下都[ xià dū ]
⒈ 除首都以外,在别地另建的都城。各朝所指不一。如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为下都。
⒉ 神话传说指上帝在人间所住的都城。
引《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
分字解释
※ "下都"的意思解释、下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布吉尼翁说:“汇款是来之不易的收入,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已经征过税,不应再重复征税,而且政府也不应该试图把汇款看成是发展援助”。
2.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3.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色,上上下下都是钟乳石,有的像正在爬行的动物,有的像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有的像一些小鸟正在展翅翱翔,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4.聚集在桂林乐满地主题乐园50米蹦极跳台,台上台下都引来一阵阵尖叫呼喊。
5.可以在太阳中心自由行走而安然无恙,在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的环境下都处之泰然的抗性。
6., 上大学的前三年,金铃兰一直沉醉在春风得意中;孤芳自赏,人前显贵,头上脚下都是仿洋牌打扮。
7.飘叶知秋,十一黄金周“快生活”状态下都市白领唯一可以留给自己自我放松的假期。
8.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做连自己也看不起的事。
9.他们看着拥挤的人群连迟疑一下都没有,直接放弃了平日里趾高气扬的身姿,换上了一副泼妇骂街般的气势,踩着人的身体挤进了巴士中。
10.一百零五、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幸福。拿破仑
AI解释
词语“下都”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古代都城之下的地方,泛指较小的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
康熙字典解释:
下都,都下也。指国都之外的地方。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中有“汉王还定三秦,下都栎阳”的记载。
同义词:
下邑、外郡
反义词:
上都、国都
相关词语:
京都、州郡、城邑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下都”这个词语本身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但在一些历史小说或者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可能会提到“下都”这个概念,用来描述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的地理位置。
用这个词语造句:
秦王统一六国后,将国都从咸阳迁至下都洛阳,使得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相关词语
- dū shì都市
- dà dōu大都
- shēn xià身下
- dī shēng xià qì低声下气
- guó dū国都
- dōu luō luō zú都啰啰族
- xià fāng下方
- tiān xià天下
- jīng dū京都
- fāng dū方都
- xià miàn下面
- dǎ xià打下
- shàng dū上都
- dū shì都试
- dōu lái都来
- zhōng dū中都
- xià diào下调
- xià huí下回
- dōu jiāng都将
- xià jiàng下降
- wū xià jià wū屋下架屋
- dū du都督
- xià cè下策
- xià bān下班
-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
- shǒu xià手下
- tiān dōu天都
- xià chē下车
- hái dōu还都
- àn xià按下
- xià zài下载
- xià shuǐ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