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à mán shū
注音ㄒ一ㄚˋ ㄇㄢˊ ㄕㄨ
繁体嚇蠻書
⒈ 传说李白曾为唐玄宗起草答渤海国可毒书,后世称为“吓蛮书”。
⒉ 泛指恐吓异族的文书。
⒈ 传说 李白 曾为 唐玄宗 起草答 渤海国 可毒书,后世称为“吓蛮书”。
引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一折:“那里是樽前误草吓蛮书,便是我醉中纳了风魔状。”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 左手将鬚一拂,右手举起 中山 兔颖,向五花牋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⒉ 泛指恐吓异族的文书。
引清 黄遵宪 《流求歌》:“归化虽编 归汉里,畏威终奉吓蛮书。”
词语“吓蛮书”的意思:
“吓蛮书”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古代用来恐吓或威胁蛮族的书信或文书。蛮族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这个词语带有贬义色彩,表示用强硬或威胁的方式对待他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吓蛮书”这个词语,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含义与恐吓、威胁有关。
出处:
“吓蛮书”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可能是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的用语。
同义词:
恐吓信、威胁信、蛮书
反义词:
安抚信、劝告信、和平信
相关词语:
蛮族、边疆、战事、书信、文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吓蛮书”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想象在古代,边疆地区的官员或将领可能会使用这种手段来震慑蛮族,以维护边疆稳定。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平息边疆的战事,将军决定给蛮族首领送去一封吓蛮书,以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