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āng dài fū
注音ㄒ一ㄤ ㄉㄞˋ ㄈㄨ
繁体鄉大夫
⒈ 周官名。天子六乡,每乡以卿一人各掌其政教禁令,位在司徒之下。
⒈ 周 官名。天子六乡,每乡以卿一人各掌其政教禁令,位在司徒之下。
引《周礼·地官·序官》:“乡大夫,每乡卿一人。”
《周礼·地官·乡大夫》:“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
《国语·齐语》“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良人,乡大夫也。”
⒈ 职官名。周朝时掌管一乡的政教禁令的长官。
词语“乡大夫”:
意思:古代中国官职名,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中负责一乡(相当于现在的乡级行政区)的行政和司法的官员。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未直接收录“乡大夫”一词,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其解释可能类似于“掌管一乡政务的官员”。
出处:《左传》、《战国策》等古代文献中有所提及。
同义词:乡官、乡长、乡正。
反义词:无明确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地方行政无关的官员或地方行政体系之外的人物。
相关词语:郡守、县令、亭长、保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乡大夫”是古代官职,网络上较少有直接相关的现代故事或典故。但在一些古装剧或历史题材的小说中,可能会出现与乡大夫相关的情节。
造句:在古代,乡大夫是维护一乡安宁与秩序的关键人物,他们不仅负责征税,还要调解民间纠纷,保障百姓的日常生活。
例句:那位德高望重的乡大夫,在任职期间,不仅使得乡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还多次成功化解了邻里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