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香附子香附子的意思
xiāng

香附子


拼音xiāng fù zǐ
注音ㄒ一ㄤ ㄈㄨˋ ㄗˇ

香附子

词语解释

香附子[ xiāng fù zǐ ]

⒈  又称“莎草”。单子叶植物,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地下块茎纺锤形。茎秆直立,三棱形。叶基生,常裂成纤维状。夏季开花。广布于全世界,为不易清除的杂草。块茎可入药,能疏肝、止痛、调经;也可酿酒或作饲料。

引证解释

⒈  莎草的块根。中医入药,有健胃、镇痛和调经的功效。参见“香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莎草香附子》:“《别録》止云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后世皆用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也……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上古谓之雀头香。按《江表传》, 魏文帝 遣使於 吴 求雀头香,即此。”

分字解释


※ "香附子"的意思解释、香附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香附子”:

意思:香附子,又称莎草香、香附,是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具有祛风止痛、调经散结的功效,常用作中药材。

康熙字典解释:香附子,草部,香字头,子字底。本作香附,今作香附子。香附子,莎草也。味辛、甘、平,无毒。主治心腹痛,调经散结。

出处:《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典籍。

同义词:香附、莎草香、香附子草

反义词:无

相关词语:香附油、香附饮、香附丸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香附子的故事不多,但它在中医药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孙思邈的医学家,他发现香附子具有调经止痛的功效,便将其记载在《千金翼方》中。

用这个词语造句:

她的痛经症状通过服用香附子草药得到了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