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mén

县门


拼音xiàn mén
注音ㄒ一ㄢˋ ㄇㄣˊ

繁体縣門

县门

词语解释

县门[ xiàn mén ]

⒈  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众车入自 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
杜预 注:“县门,施於内城门。”
《左传·襄公十年》:“偪阳 人啟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 郰 人 紇 抉之。”
孔颖达 疏:“县门者,编版广长如门,施关机以县门上,有寇则发机而下之。”
《墨子·备城门》:“故凡守城之法,备城门为县门沉机,长二丈,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穽,食於县门之下。”

⒉  县衙。

唐 王建 《田家行》:“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分字解释


※ "县门"的意思解释、县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县门”指的是古代县衙的门口,即县官办公的地方的入口。它通常指代县级政府的行政机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县门”一词,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其解释可能与县衙或县级政府有关。

出处:

“县门”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与古代政治、行政相关的文献中。

同义词:

县署

县衙

县府

反义词:

皇宫

朝廷

相关词语:

县官

县令

县丞

县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县门”的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治理地方时,常常需要在县门办公,处理各种政务。如《包拯断案》中的故事,包拯作为县令,在县门处理案件,公正无私,深受百姓爱戴。

造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他独自一人站在县门前,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