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àn nà shǐ
注音ㄒ一ㄢˋ ㄋㄚˋ ㄕˇ
繁体獻納使
词语“献纳使”指的是古代官职名称,其职责是负责收受和处理朝廷官员和百姓的进贡物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献纳使”一词,但根据“献”和“纳”的含义,可以推测“献纳使”可能是指负责献纳(即献上、进贡)事务的官员。
出处:
“献纳使”作为官职名称,出现在《明史·职官志》等历史文献中。
同义词:
进贡使、贡使、献物使
反义词:
贪官、贪污使
相关词语:
进贡、献上、进献、贡献、纳贡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献纳使”是古代官职,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故事,如唐朝时期,魏征曾因进献良策而被唐太宗赏识,成为“献纳使”。
网络故事或典故举例:
唐朝时期,魏征因进献良策被唐太宗赏识,任命他为“献纳使”,负责处理朝中事务,成为一代名臣。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献纳使负责收受和处理朝廷官员和百姓的进贡物品,以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