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àn tài jūn
注音ㄒ一ㄢˋ ㄊㄞˋ ㄐㄨㄣ
繁体縣太君
⒈ 古代妇女封号。
⒈ 古代妇女封号。
引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太君》:“唐 制四品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封称太,此其始也。”
《宋史·职官志十》:“詔定文武羣臣母妻封号……贵人母封县太君……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母封县太君……其餘升朝官已上遇恩,并母封县太君。”
词语“县太君”:
意思:古代汉语中,“县太君”指的是县令的妻子,是县令家属的一种尊称。在明清两代,由于县令地位较高,其家属也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县太君”一词,但可以参考《辞海》等现代辞书对“县太君”的解释。
出处: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清两代。
同义词:县令夫人、县君夫人、县官夫人
反义词:无
相关词语:县令、夫人、官眷、官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县太君”这个词语在古代小说、戏剧中经常出现,因此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多。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典故:《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曾遇到一位县令,他的妻子便是“县太君”。县太君在剧中以贤良淑德的形象出现,对丈夫和子女都十分关心。
造句:县太君在县衙里处理事务,既贤惠又干练,深受百姓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