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é chén
注音ㄒ一ㄝˊ ㄔㄣˊ
⒈ 奸诈的官吏。
⒈ 奸诈的官吏。
引《管子·明法》:“是以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
汉 陆贾 《新语·辅政》:“邪臣好为诈伪,自媚饰非,而不能为公方,藏其端巧,逃其事功。”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惑於邪臣,溺於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
清 蒋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诗:“邪臣怀妬嫉,譎计何从攄。”
⒈ 奸佞之臣。
引汉·陆贾《新语·辅政》:「邪臣好为诈伪,自媚饰非,而不能为公方。」
《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天戒若曰,邪臣往来,为奸谗于汉,绝亡之道也。」
词语“邪臣”的意思:
“邪臣”是指心术不正、行为邪恶的臣子,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国家和君主不忠诚、有背叛行为或贪污腐败的官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邪”字解释为不正、邪恶,“臣”字解释为古代对官员的称呼。因此,“邪臣”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即为行为邪恶的官员。
出处:
“邪臣”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左传》、《史记》等史书中都有提及。
同义词:
奸臣、佞臣、贪臣、奸邪之臣
反义词:
忠臣、贤臣、良臣、忠良之臣
相关词语:
奸臣当道、佞臣误国、贪官污吏、贤臣辅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他曾经被奸臣陷害,被迫离开朝廷。后来,姜子牙帮助周文王推翻了商朝,成为一代忠臣。
用这个词语造句:
那个邪臣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陷害忠良,最终被世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