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yíng

行营


拼音xíng yíng
注音ㄒ一ㄥˊ 一ㄥˊ

繁体行營

行营

词语解释

行营[ xíng yíng ]

⒈  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也作移营,指行军。

field headquarters;

引证解释

⒈  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十五:“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唐 刘长卿 《寄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吴 山依重镇,江月带行营。”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定制,护军统领一人,率其属预往相度地势广狭,同武备院卿,司幄及工部官设立行营。”
郭沫若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我便赶到总部行营。”

⒉  移营,指行军。

《新五代史·周太祖纪》:“威(郭威 )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令每日行营,五更造饭,天明起程,每人煮一饭包,备带身中,以为午饭。”

⒊  营求。

《史记·淮阴侯列传》:“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旁可置万家。”
清 杜岕 《游嘉善寺》诗:“蹙蹙苦行营,採山如招隐。”

国语辞典

行营[ xíng yíng ]

⒈  出征时的军营或特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地方。

北周·庚信〈咏画屏风〉诗二五诗之一六:「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吴山依重镇,江月带行 营。」

⒉  出兵、行军。

《新五代史·卷一一·周太祖本纪》:「威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

分字解释


※ "行营"的意思解释、行营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何应钦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刘建群、戴笠前往天津拉拢孙殿英,以阻挠冯、孙联合,刘建群原是何应钦任南昌行营主任时的行营秘书,被指是他能上能下的心腹。

2.时任北平行营主任的李宗仁回忆,国民党中央对于接收职权的划分没有明确规定,各个机关蜂拥而至、择肥而噬。

3.交行重庆两江新区支行营业厅环境宜人,设施便捷,饮水机、纸杯、上网mINI平板、便民伞套机、雨伞、老花镜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AI解释


词语“行营”的意思:

“行营”是指行军时的营地,即军队在行进过程中临时搭建的营地。它通常指军队在出征或行军途中搭建的临时住宿地。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行营”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行营”与军队、行军、营地等概念相关。

出处:

“行营”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军事文献中。

同义词:

行帐

行辕

行幕

反义词:

常驻

永久驻扎

相关词语:

军营

营帐

驻地

营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行营”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汇,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可能会出现描述军队行军和搭建行营的情节。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必须迅速搭建行营,以便于夜间休息和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