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女


拼音xī nǚ
注音ㄒ一 ㄋㄩˇ

息女

词语解释

息女[ xī nǚ ]

⒈  亲生女儿。

引证解释

⒈  亲生女儿。

《史记·高祖本纪》:“臣有息女,愿为 季 箕帚妾。”
张守节 正义:“息,生也。谓所生之女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魏 大司马 曹休 所统中郎将 谢璋 部曲义兵 奚儂 息女,年四岁病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门生有个息女,生得虽不十分怎样,却还略知大义。”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使凡略於他部之妇,其息女皆从母姓,则无嫌於内娶。”

国语辞典

息女[ xí nǚ ]

⒈  亲生的女儿。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唐·张守节·正义:「息,生也。谓所生之女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门生有个息女,生得虽不十分怎样,却还略知大义。」

分字解释


※ "息女"的意思解释、息女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息女”的意思:

“息女”指的是女儿,特指自己或他人的女儿。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息女”的解释为:女也。出《礼记·曲礼上》。

出处:

“息女”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而冠,女子二十而嫁,有子曰‘息’,无子曰‘不孝’。”

同义词:

女儿、女儿、女儿儿、千金、娇儿、小女等。

反义词:

儿子、男儿、儿郎等。

相关词语:

养女、继女、养女、养女、养女、养女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息女”一词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家庭、亲情相关的故事。例如,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孟母为了让儿子成才,三次搬家,最终在学堂附近定居,使儿子成为一代名儒。其中,孟母对儿子的关爱和培养,体现了母亲对“息女”的期望和呵护。

造句:

1. 在古代,父母对息女的婚嫁十分重视,希望她们能找到一个好人家。

2. 息女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那个需要呵护和疼爱的孩子。

3. 父母对息女的关爱,让她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